当前位置:

帝师_第211章

来自远方Ctrl+D 收藏本站

  早知道,他绝不往天子跟前凑。

  前头走路发飘,后头就掉坑里,这日子当真没法过了!

  

  第七十章 誓言

  

  天子连发几道敕令,任命亲信中官,驳回六部六科及都察院上请,自然引来文武群议。

  每日早朝,奉天殿中都充斥着火药味,君臣针锋相对,火气十足,矛盾愈发尖锐,渐有不可调解之势。

  群臣不肯罢休,天子不愿回头。

  临近正月,天子更下令,仿效洪武朝旧例,免朝贺,赐宴从简,休沐都要缩减。

  “溯源法度,当以圣祖高皇帝为先。”

  如此忧国忧民,关心国事,还休假做什么,纯粹是浪费生命。

  说朕习武是莽夫之举,不勤政?

  朕勤给你们看!

  大年三十,正月初一照常上朝。上元节十日休假全部取消。谁敢不从,上东厂喝茶,到北镇抚司谈心,关进诏狱吟诗作对,不过正月不许出来。

  请天子三思?

  思什么,既要守法,自当从严。

  朱厚照手一挥,很是干脆。

  不思了,就这么办!

  发下敕令之后,朱厚照宣召锦衣卫,密令把请假在外的官员全部召回,无论因由为何,全部一视同仁。杨瓒归乡省亲,自在其中。

  对天子所行,刘健谢迁亦有所不满。看着乾清宫送来的敕令,连连皱眉。

  李东阳劝说二人,无论如何,皇命既下,不可轻易违背。

  腾骧四卫初创即为内宦掌事,外臣不好置喙。神机营五军营听命天子,非五军都督府所辖,武官不出面,文臣吵翻天也是无用。

  在京武官,多以英国公、保国公、武定侯等为首。这几位不示意,没有一个武臣会擅自出声。

  “中官监枪,永乐年间即成法,至今已是旧例,非轻易可改。”

  李东阳推开言官的谏书,无需逐篇翻阅,也能晓得九成内容。

  “天子之命虽有不妥,大体并无过错。”

  在李东阳看来,朱厚照折腾的算不上出格。群臣反应过度,只能将天子越推越远。

  为免情况继续恶化,李阁老曾多次请见,期望能当面劝说天子,不回心转意,也稍微软化一下态度,别继续和朝臣对着干。

  奈何朱厚照打定主意,避而不见,几番将李东阳拒之门外。

  纵是阁老,也没有闯宫的权利。

  面对犯熊的天子,李东阳束手无策,只能望乾清宫而兴叹。

  “我所忧者,实是天子有意复圣祖之法。”

  洪武帝立朝,法度何等严酷。

  凡贪墨者,皆剥皮充草。民有怨愤,可入府衙,直解官员入京。

  其间种种,不胜枚举。

  时至今日,各地县衙俱存有充草的皮人,以警醒后继官员。

  现下的情形,天子只是赌气,尚有可转圜的御敌。如被群臣彻底惹恼,一意孤行,谁又敢言圣祖之法不对?

  届时,两班文武都将进退不能。与其剥皮充草,不如自己结绳,套上脖子一了百了。

  “圣祖高皇帝之法?”

  闻言,刘健谢迁都是一惊。

  天子任用宦官,引来朝臣不满,他们亦焦心于此,以致忽略最紧要的一条敕令:“凡贪墨五两,俱下诏狱!”

  此时想起,不免心生寒意。

  “天子当真会如此?”

  李东阳摇摇头,表情有几分凝重。

  比起做太子时,天子变化不小,心思愈发难猜。纵然是做过天子老师,也不敢断言,这位爱玩好动的少年,每日坐在龙椅上,俯视朝堂百官,脑中都在想些什么。

  先帝仁厚,天子纯孝。

  忆起弘治帝临终遗命,李东阳不禁叹息,生出一丝苍凉之感。

  今上不比孝宗皇帝慈爱,反倒如太宗皇帝习武好斗,杀伐果断。

  群臣上疏越频,回应愈是超出预料。长此以往,朝堂纷扰传闻民间,百姓当如何议论?事入奸细之耳,草原得悉,兵祸恐将再起。

  自先秦先汉历唐宋至今,前朝后代,千百年间,凡君臣不睦,都将风波乍起,生出乱局。

  轻者朝堂震荡,君臣离心,小人当道。重者……

  李东阳蹙紧眉心,不愿再想,也不敢再想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