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帝师_第581章

来自远方Ctrl+D 收藏本站

  当夜,北疆之地,又降一场大雪。

  京城开始春耕,蓟州边镇,靠近草原一线,土地仍冻得结实。

  顾卿传回消息,阿尔秃厮部正向漠北进发,搜寻伯颜部营地。没能找到伯颜小王子,却接连抢劫三支附庸部落,可延汗闻知,定然震怒。

  小王子的怒火,阿尔秃厮人的贪婪,这一整年,草原休想平静。

  “吃到甜头,轻易不会收手。”

  接到消息,杨瓒同顾鼎商议,取二十匹丝绸,三件玉器送往草原。

  送出之物都是刘瑾丘聚留下,换成粮食,足够喂饱两卫边军。分出几件并无太大问题。

  为保万全,簿册由专人记录,事情需秘密进行。

  隐瞒朝中,实出不得已。

  若是泄露,赞同未必,反对却是必然。

  一顶“结交鞑靼”的帽子压下来,不伤筋动骨也着实心烦。

  计划初定,杨瓒便同两位总戎商议,条陈奏疏只呈送天子,内阁六部都要隐瞒。

  非是全盘否定优抚之策,实是面对豺狼,实行仁义道德,只会让其得寸进尺,越逼越紧。

  一味退让,最可能的结果是退无可退,跌落万丈悬崖。

  痛打一顿,狠狠教训,让其心生畏惧,不敢轻易冒犯,才是正路。

  边镇之地常年面临鞑靼威胁,无论文武,多数会同意这个观点。朝堂之上,情况则完全两样。

  十成十,奏疏斥回,上奏之人都会吃挂落。

  瞒着朝堂,暗中行事,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
  危险同样大,好歹能安稳边镇。

  杨瓒知道,顾鼎张铭冒的风险比自己更大。但两人全无半点退缩,听闻计划,当场拍板决定,行,就这么办!

  “北御鞑靼,夺回疆土,护卫万民,方不负我等出身,无愧纵马草原的先祖!”

  镇虏营上下达成一致,新任蓟州总兵,自京城调任的密云、怀柔两地镇守,乃至潮河所、密云后卫、磨刀峪等地指挥千户,嘴上没有明言,态度却相当明确,凡镇虏营骑兵商队,持续相关手令,一概放行,不报朝廷。

  刘庆之后,朝中没有再派监察御史。

  很显然,朱厚照决意复行圣祖高皇帝之法,一口气发落近百名文武,让群臣大感心惊。短时间内,不会有心思再查边储,也没能力来找麻烦。

  天时地利人和,杨御史认为,事情没有不成的道理。

  结果证明,他想的不错。

  顾卿深入草原,阿尔秃厮部追逐利益,小王子震怒,鞑靼部落各怀心思,内讧势成必然。

  蓟州等地,好钻营及无能之辈多被调任。无心御敌,只想摘果子的地方官员,或罢黜或流放。空出的位置,多为壮年,有实才的官员填补。

  文官多出翰林六科,武将则由五军都督府选派。

  通过锦衣卫,杨瓒知晓部分名单,从头至尾数过一遍,诧异发现,竟有十六人是殿试同榜。

  其中,户科给事中王忠外放平谷知县,曾在晋地的李淳调任蓟县,出身蓟州的程文调往昌平州,官升州衙判官。

  官文下发之后,几人陆续送来书信。

  杨瓒一一看过,不得不承认,身在官场,人脉的确重要,更是一把双刃剑。

  用得好,自可官运亨通,前途坦荡。用不好,被连累丢官免职,甚至下狱流放,也只能怨自己倒霉,事先没能擦亮双眼,才落到如今下场。

  总体而言,杨瓒的眼光还算不错。

  王忠身在京城,以言官入朝,举发贪墨,出使朝鲜,功劳自不必提。

  李淳程文外放,任职期间,确实做出不少实事,在当地官声相当不错。非是如此,升官调任也轮不到他们。

  纵观全国,知县二尹,典史主簿,加上等候选官的举人,没有上千也有几百。

  比资历,李淳程文完全不够看。

  他们能仰赖的唯有官声,以及在朝中关系。如此一来,赴任之前联系杨瓒,送来私信,就完全说得通。

  毕竟,同榜之中,这位最得圣心,品级最高。

  放下文书,杨瓒摸摸下巴,终于有了自觉。

  原来,不知不觉中,他已由虾米升级,成为可供他人一抱的大腿。

  该说好事还是坏事?

  杨御史无解。

  正德二年,三月辛亥

  北来的朔风终于减弱,彤云散去,天空放晴。

  积雪开始消融。

  镇虏营城墙之上,坚冰反射五彩,渐成点点水珠,继而汇成溪流,最后,四面垂下瀑布,落在地面,同雪水聚成浅池,交错两道彩虹。

  见此奇景,杨瓒兴致突起,指着南城门,对谢丕道:“谢兄且看,此处可像水帘洞?”

  “水帘洞?妙!”谢丕拊掌,笑道,“有此奇想,杨贤弟果真高才。”

  杨瓒诧异,道:“谢兄不知?”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