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帝师_第421章

来自远方Ctrl+D 收藏本站

  本以为指挥使得的宝贝够多,众人也算开了眼界。没料到,刘公公一来,箱子打开,眼珠子照样掉一地。

  比价值,不差多少。

  论器物精美,花样出奇,海匪抢夺的那些,当真是不够看。

  “有句话怎么说来着,小巫什么的?”

  “小巫见大巫?”

  一名经历奉命前来,帮忙记录簿册。恰好听到卫军之言,忍不住插嘴,补了半句。

  闻听,卫军登时一拍大腿。

  “对,就这句!”

  “要么说刘经历读过书,就是了不得!”

  经历忙摇头,他不过是个秀才,考不中举人,才以军户入卫所,袭父职。因会读书认字,几次转调,成了钱仓所经历。

  钦差南下剿匪,江浙卫所,尤其是沿海各千户所,无一例外,都被厂卫过了筛子。

  刘经历平日也贪些小钱,好歹做事有良心,同海匪也没有牵扯,不致被百姓唾骂。唯一值得忧心的,是同船主徐诚有过一两次往来。

  听闻徐诚事发,刘经历尚存几分侥幸,总想着,这么点拐弯抹角的关系,应该查不出来。

  没承想,两日之后,就有戴圆帽的番子上门。

  徐诚自尽,双桅船上的海匪却未尽死。为立功减罪,留得项上人头,鸡毛蒜皮的小事,也争相道出,招得一清二楚。

  加上孙老三的口供,再是犄角旮旯,也会查个清楚。

  很不幸,刘经历便属其中。

  虽没道出性命,从蛛丝马迹推敲,依旧被发现端倪。

  人在卫所躲着,祸从天降,照旧避不开。

  好在熊指挥使返回,得知番子上门,心生疑虑。仗着在钦差跟前有几分面子,软硬兼施,总算让番子吐了口。

  刘经历的事不大,只要说出徐诚在宁波府的宅院商铺,花钱既可消灾。

  知道情况,刘经历翻箱倒柜,交好的同僚也解囊相助,凑齐银两,借着“不知者无罪”,总算是逃过一劫。

  往好了想,也可算作虚惊一场。

  送走番子,刘经历痛定思痛,下定决心,自此以后,再不随便伸手。哪怕是送到跟前的银子,也要问明来路,否则,一个铜板都不能收。

  钱固然重要,但比起钱,脑袋更重要。

  况且,熊指挥使助钦差剿匪,带回数箱金银珍宝。卫所之内,差不多人人有份。刘经历分到十两,加上俸禄,生活也算富余。比不得先前,也不致无米下锅。

  听闻钦差归京,双屿之处新设卫所,熊指挥使主动请缨,希望钦差能上奏御前,调其到海岛戍卫。

  旁人眼中的苦差,在熊指挥使眼中,则变成肥差,美差。

  擒拿海匪,奉旨走私,往来货物可自留一成。初次之外,朝廷还给发饷,普天之下,有比这更好的差事吗?

  当然,事有利弊。

  人在岛上,远离岸上,与同僚走动不多,升迁怕会慢些。

  如钦差所言,同番商市货,风险不小,一旦为朝中得知,必掀起轩然大波。

  在岛上的卫军,必须慎选。掌控卫军的指挥使,必须能够服众,且能压下非议之声。必要时,更要挺身而出,甘冒风险,同满朝文武对立,扛下责任,为天子顶缸。

  人不好找,到了岛上,必定要多呆几年。

  种种原因加起来,升迁慢成为必然。

  但风险同利益成正比。

  只要耐得住寂寞,完成任期,一飞冲天,也不是不可能。

  原本,杨瓒属意登州卫周指挥使。

  可惜登州卫在山东,新设卫所则属江浙。虽同属左军都督府,但相隔南直隶,平调武官也要费一番周折。

  中途环节出错,走漏消息,事情提前被朝中得知,杨瓒和周指挥使都要担风险,惹上不小的麻烦。

  相比之下,钱仓所隶属浙江都司,同双屿隔海,却相聚不远。

  熊指挥使常戍象山,占据地利人和。调他驻岛,远比牵动各方关系,从登州卫调人更为方便。

  杨瓒同王主事商议,仔细考虑之后,最终,接受熊指挥所请。

  “下官同周指挥使相交日久,然剿匪之时,与熊指挥使更能协同。”

  也就是说,更合拍。

  杨瓒点头,表示理解。

  归京之后,王守仁请外放,已是板上钉钉。

  人到双屿,避不开同卫军打交道。

  想要少些掣肘,诸事顺利,卫军指挥使最好是熟人。彼此不说莫逆,也要有几分了解,能说上话。

  如能同寅协恭,通力合作,自然更好。

  周指挥使性格严谨,却有些安常守故,凡事多求无过。

  熊指挥使大大咧咧,看似莽莽广广,实则粗中有细,也更敢冒险。当初,周指挥使协同临山卫官兵剿灭双屿海匪,钱仓所的兵船赶来分功,胆子不大,绝做不出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