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帝师_第625章

来自远方Ctrl+D 收藏本站

  “是。”

  马长史应诺,目送杨瓒转身离去,头顶似笼罩一层黑气,再看校场,不禁怀疑,天未大亮,伯爷就策马出府,莫不是为躲杨御史?

  摇摇头,一定是他想多了。

  长安伯府内,杨瓒独坐厢房,计划就人生目标,择业标准,同侄子进行一番恳谈。

  宫城之中,午朝之上,御史给事中争相出列,弹劾庆平侯世子闹市纵马,理当严惩。

  朱厚照咬着玉米烙,觉得味道不错,无视耳边嗡嗡之声,吩咐张永,分给三位阁老。

  午朝在西角门,区别奉天殿,可以不要过分“严肃”。

  滔滔不绝的御史,目睹此景,话噎在嗓子眼,差点呛到。

  陛下不拘小节,早朝午朝明目张胆吃东西,三位阁老定不会如此,必当规劝陛下,规劝……吃了?!

  见三人拿起玉米烙,几口用完,还点了点头,评价味道不错,不只御史,六部尚书差点摔成一团。

  “此物乃是番粮,双屿卫献上,朕交佥都御使杨瓒试种。今蓟州丰收,推算亩产高于谷麦。”

  朱厚照表示,朕不是带歪阁老,这么做,大有引申含义!

  说话时,刘瑾退出殿外,引数名小黄门,提着食盒,将切成方状,恰好一口分量的玉米烙,分给两班文武。

  上言的御史给事中同样有份。

  群臣捧着玉米烙,仰望天子,满脸空白。

  朱厚照笑道:“诸位爱卿都尝一尝。”

  刘瑾行过殿中,两眼放出冷光,谁敢不给陛下面子,西厂见!

  最终,英国公带头,武将率先完成任务。

  文臣稍慢一步,有不喜甜食者,闭着眼睛吞下肚。下一秒,突然“咦”了一声,咂咂嘴,很想再吃一块。

  刘公公嘿嘿冷笑,还想要?没了!

  “诸卿以为此粮如何,可种否?”

  话音落下,朱厚照探出手,从食盒取出一棒煮玉米,当着群臣,大口吃起来。

  玉米的清香,很快飘散殿中。

  顾世子闹事策马,再无人计较。左右文武的注意力,全部集中到番粮之上。

  想起不久前分下的甘薯,集体双眼发亮。

  

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明船队

  

  先有甘薯,后有玉米,两种番粮的出现,实在令人振奋。

  下田可种,均可高产。

  满朝文武仿佛能够预见,自宣宗之后,始终困扰国朝的水旱天灾,民生艰困,军饷不足,盗匪四起等问题,终于有了解决途径。

  只不过,没有亲眼见证两种作物的实际产量,单从皇庄记录,以及蓟州呈献的簿册中推断,到底不够直观,缺少底气。

  甘薯且罢,经皇庄种植,仓库中的数量,运粮官员都曾见过。

  没去过皇庄,顺天府中也有实物。

  玉米远在蓟州,依奏疏所言,种子分散种植,每个农人仅得十几二十株,亩产全靠推算,与实际定有出入。

  这种情况下,变数委实不小。贸然取信,存在风险。

  杨瓒请于皇庄试种,首要目的,是为培育良种。其次,即为给众人一个直观印象。甘薯、玉米皆可丰产。

  无需上田,中田、下田都能栽种。

  比起推算,产量只多不少。

  不会误农时,也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,大可放宽心。

  如果能寻到土豆,哪怕是土地贫瘠的府州,缺粮问题也能缓解。

  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。

  在此之前,朝廷需立下法度,制定规则,先常识种植。再以赈济方式,将番粮下发民间。以此让百姓树立信心,这些舶来的番粮可以种植,亦能饱腹。

  “众卿以为如何?”

  啃完玉米,朱厚照拭过嘴角。

  昨日,杨瓒的一番开导,对他而言,无异于醍醐灌顶。

  思索一夜,少年天子豁然开朗。

  登基之初,他便立下志向,欲做不世明君,垂统万民。更要仿效太宗皇帝,饮马草原,驱逐恶邻,扬威海外,令四夷臣服,八方来朝。

  未着手,只凭想象,他以为很简单。

  天子施政,最大的阻碍就是朝臣。只要压服群臣,犟过阁老,便能随意而行,达成所愿。

  但事与愿违。

  随时间过去,渐渐熟知民情军政,愈发了解泱泱国朝,内忧不息,外患难平,民军百姓生活艰困,盛世之下,存在诸多问题,朱厚照的思想,蓦然发生转变。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